材料比拼
“洋家具”在材料上一般使用实木和板材。如实木一般为柚木、橡木、核桃木等,木质达不到红木标准;至于板材则普遍采用大芯板,高密度板,高分子合成材料等。所谓“洋家具”,就是把碎木头用胶水黏合起来,再给它穿上漂亮衣服的过程,纯正的欧式家具在国内市场并不多。
红木家具在材料使用上则有标准可依,也就是《红木》国家标准(GB/T1810-2000)规定的5属8类33种。在国标红木中,每一种材料都有拉丁名、其材色、密度(重量)、结构和具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。
工艺比拼
“洋家具”一般为工业化生产,广泛使用电动工具和各种专用螺丝,使用时间一长,容易变形、开裂甚至散架。
真正的红木家具则一般为传统手工或机械配合传统手工制作,普遍采用榫卯结构,不用钉子,使其结构更加紧密牢固,不易变形。
价格比拼
同样面对高端人群,但“洋家具”价格相对不透明,比如品牌双人床,在东莞卖3万元,在其它品牌店则可卖到30万元,所以消费者购买“洋家具”时,品牌价值往往大于其实际价值,而能否优价优质,往往难以保证。
红木家具则以料定价,不同木种有不同的行情价,买卖时一目了然。比如红木中的黄花梨、小叶紫檀价格昂贵,一般属于顶级产品,难进寻常百姓家,但红酸枝则价格适中,鸡翅木较为便宜,能为中等收入人群所接受。
保值性比拼
“洋家具”如属于真正的西洋古董家具,当然同样具有保值性和增值性,然而当前市面上的“洋家具”,多属于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所以一般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保值功能,一旦用旧了,往往只能一扔了事。再者,在国内,目前还没有洋家具的拍卖记录。
红木家具呢,由于其材料相对稀缺且经久耐用,因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,其保值价值不言而喻,甚至随着原料资源的逐渐枯竭,还具有一定的增值空间。近些年在拍卖市场上,古典红木家具的拍卖价就屡创新高,比如一件清代紫檀宝座拍出8578万港元,明代黄花梨架子床成交价则达4312万元人民币。
文化传承性比拼
“洋家具”样式风格多样、造型新颖,能符合现代人的对各样式的个性化追求。然而,西洋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毕竟存在差异,对普通消费者而言,西洋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并无多大意义。
红木家具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,如家具上雕刻的中国传统人物故事、传统吉祥图案等,就能体现一种文化传承。更何况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样式是经过历代王朝、文人的千锤百炼,其样式堪称经典,比如明式家具的造型简练、线条流畅、风格清晰、秀雅端庄,清式家具的厚重繁华、富丽堂煌、雕工精细、镶嵌丰富等,再加上现代红木家具企业的创新,使其文化传承性进一步体现。
家具修复比拼
真正的洋家具,其产地在国外,生产设备、生产技术、生产人员也在国外,因此进口到国内,一旦出现问题,修复将是一个很大难题。而那些“假洋鬼子”家具,因为使用的材质一般,即使进行修复,意义也不大。
红木家具因为工艺方面的原因,修复难题大大减小,一些零部件也可改可换,即使明清时期的老家具,至今仍可修复到完好如初。
结论
至今“洋家具”品质究竟如何,仍如“谜”一般,无论从材料、产地、进口报关单、价格等方面进行考量,对普通消费者而言,都难以把握。
传统的古典红木家具,则让西方惊叹为“如谜一般完美”,因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优良木材相结合,且科学合理使用榫卯工艺的红木家具,应更值得国人珍惜和使用。